"/>
她有胡蝶的美貌,冰心的才情,是個標準的“林徽因”式民國美才女。多年來,她卻不夠張揚,在一個男人的背后靜悄悄地書寫不一般的人生。百年過后,她的流芳再一次在華夏大地,綻放璀璨焰火。這一切的緣由,只不過是她那多重的人生在作怪。
作為著名作曲家田漢的妻子,安娥擁有的標簽決不僅限于此。她出生在一個書香之家,受到良好的教育,畢業于北京國立美專西畫系。結果,她并未拿起畫筆描繪理想世界,而是將毛筆指向現實生活。加入共產黨后,安娥先是在大連從事宣傳、女工工作,第二年被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她學習的科目是“情報偵查”。
在波瀾壯闊的中國現代史上,對其影響最大的“洋學府”恐怕要數莫斯科中山大學了。這所由俄國人出資創辦,并冠以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之名的異國學校在上個世紀20年代后期聚集了一大批中國青年之精英,中國政界要員也在這里頻頻亮相,從這里走出的驕子,陸續成為國共兩大政黨的風云人物,曾任國共兩黨要職的王明 、博古、張聞天、鄧小平和蔣經國就是從這個學校里走出來的。
回國后,安娥被分到上海從事地下工作,她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發展田漢。利用國民黨“中央特派員”秘書的有利位置,安娥在新崗位作出了巨大的成績。閑暇之余,她還不忘進行詩詞創作,先后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二十四歲那年,安娥有了和田漢親近的機會,那時候她在對方的公司上班,對方也為她的才情所傾迷。然而,這段郎才女貌的愛戀并未得到一個很好的結果:田漢為了信守多年的婚約娶了他人。
安娥第一次感覺到冷,因為這不只是一份感情的結束,更是一份責任的開始。田漢結婚后不久,她發現自己竟然懷上了對方的孩子。于是,一邊繼續著革命工作,一邊繼續著詩歌創作,一邊還得等著孩子出世。這個時候的苦,讓安娥頭一次感到末日來臨,優秀的作品也頻繁發表。想來,壓力下的動力,痛苦中的自拔是她應對困難的最好方式。因為一曲《漁光曲》,她為全國人民所熟知。
為了徹底與田漢決斷,安娥故意隱瞞了孩子在世的消息。后來,由于上海的組織被叛徒告密破壞,他們開始各自的逃亡生涯。巧的是,兩年后她又遇見了自己的最愛田漢,戰亂的情愫便肆意地蔓延開來。當聽說自己的兒子仍然在世時,田漢的丈夫責任父愛溫情便彌漫了安娥整個天空。這一次遇見,一定是上天的安排。1946年,田漢與原來的妻子離婚,終是守住了一代美才女安娥。
他們在臺灣小留,后經上海渡海到天津,最后進入華北解放區的指揮部——西柏坡。而田漢的兒子,也在陶行知的學校里受到很好的教育。后來,安娥進入中央統戰部、保衛部工作,并在抗美援朝時趕赴前線慰問演出。突然中風不能行動,她也沒有停下手中的筆,寫下了以自己和母親為原型的勵志小說。要不是安娥一百年的祭奠儀式,誰會曾想到田漢背后的女人如此不一般!
作家、詩人、作曲家、女特工,百變的生活里哪一個才是安娥的人生?這些都不是她的標簽,她只是一個普通的女子:愛自己,愛丈夫,愛孩子的女人。她不需要別人記住什么,只想把這一生過出璀璨的色彩,只想和田漢享受生活里那些帶旋律的歌,這便足以。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