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大家都知道歷史上最出名的酒仙、詩仙是唐代李白,甚少有人知道元代也出了個酒仙,居然是個女的,而且是妓女。她的名字叫張怡云。
元代初年,滅宋后,宋室王親國戚全部都做了賤奴,男的都罰去勞役,女的全部發往教坊,作為樂妓。有一個宋室公主叫玉蓮,嫁給一個張武官,官居駙馬都尉,南宋臨安淪陷,張武官自刎,玉蓮攜帶幼女被發娼門。玉蓮精于音律,擅長歌舞,不久在妓院里紅了起來,一頓飯三斤白酒不在話下。酒文化悠久,是交際的瓊液,是友誼的橋梁,是遣興的佳味。“三杯通大道”、“酒逢知己千杯少”。
男人能飲,尤其李白被譽為詩仙、酒仙,女流能飲的就非常少了,尤其是也能稱“仙”的,更是鳳毛麟角。母親玉蓮能飲,女兒怡云十六歲,就超越了母親,不僅音律精通,歌舞擅長,書畫詩文都比母親精通,不久就成為燕都名妓。當時的著名畫家趙松雪、商正書、高房山為她作有一畫“怡云圖”,請張怡云自己寫詩題于畫上,張怡云作《石榴花》一首,道出張怡云的心思。張怡云一句“何日里開宴出紅妝”讓趙松雪拍手叫好,說她是尋覓知音,答應一定為他找一個知音,并且告訴她,該男子是豪飲之徒,如不嫌棄方可引薦。張怡云笑說自己也是豪飲女子,大家驚呆,小小年紀居然能豪飲,而且是初成的女孩,大家有些不信。商正書更是不信,搖頭不止。張怡云笑著告訴他,只要那小子能飲過過她,就嫁給他。不過要求是必須是元朝的巨賈,否則出不了三千贖金的。三千兩贖金?夠嚇人的啊!趙雪松不含糊說,三千兩就三千兩,一言為定。怡云點頭,表示贊同。
趙雪松心里有底,他認識一個蒙古族的名叫恰木兒忽什的元朝開國名將之后,此人喜歡李白和杜甫的詩歌,請奏朝廷取名杜效陵。此人喜歡漢族文化,愛與文人往來,尤其是喜歡漢家美女,早想娶一房漢家女做妾。他早托付趙雪松為其尋找一知己,趙雪松見張怡云不僅能豪飲,人品才學超人,可謂真正人間知己。趙雪松一出門就碰見了杜效陵,驚呼有緣,拉著杜效陵就往張怡云住處走。杜效陵問去何處,有何事。趙雪松讓他把跟隨都打發了,拉著他就走。
張怡云母女見杜效陵雖然長得彪悍,也是一表人材的美男,歡喜的不得了。趙雪松見張怡云不討厭杜效陵,心里很是愉悅,張羅著他們二人比酒量。張怡云親自下廚,做起酒菜,酒菜上來了。杜效陵情不自禁吟詩,張怡云立刻以詩文對答。她的詩文不俗,杜效陵一驚,不由地喜歡上她。
比酒開始了,杜效陵給張怡云倒上一杯酒,張怡云接過酒一飲而盡,杜效陵哈哈大笑,自己也一飲而盡。張怡云的母親捧出一壇子白酒,杜效陵吟誦杜甫有關酒的詩歌,張怡云就吟李白的詩歌,兩人邊飲酒,邊作詩,不見醉意。趙雪松悄悄告訴張怡云的母親吩咐家人去打酒,家人跑出去打了幾次酒,都不能滿足他們的酒興。不知不覺,兩人拼酒拼詩文到了黃昏,杜效陵漸漸的有點不支了,張怡云卻是還在豪飲,飲酒如水的好爽勁頭,讓杜效陵佩服不已,尤其是接著酒興,她的詩文幽怨哀婉,觸動了杜效陵的心,他許諾明日來,給張怡云贖身。
第二天,杜效陵帶著家人和三千兩銀子,為張怡云贖身,并賞賜老鴇和主管,攜帶著張怡云母女回到府上。杜效陵的正室見他娶回一個漢家美女,很是生氣,但也沒有辦法,只好認了。杜效陵與張怡云每日吟詩豪飲,她還能幫助杜效陵處理公務,正室慢慢地喜歡上了她,一家人相處和睦,與杜效陵白頭偕老,渡過一生。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