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夢(1932年2月16日-)原名楊濛,金庸夢中情人,香港著名電影演員及制片人。是50-60年代香港長城電影制片公司首席女演員,香港公認西施演員,也是香港左翼電影的代表人物。
金庸說:“西施怎樣美麗,誰也沒見過,我想她應該像夏夢才名不虛傳。”李翰祥也說:“夏夢是中國電影有史以來最漂亮的女演員,氣質(zhì)不凡,令人沉醉。”夏夢,這樣一個富有詩意的名字,立刻可以使人們聯(lián)想起莎士比亞戲劇《仲夏夜之夢》,這樣一個高雅且富有浪漫色彩的名字,是一個名叫“楊濠”的女孩從影之時所起的藝名。夏夢對于大陸觀眾來講,可是大名鼎鼎,數(shù)一數(shù)二的“大腕”級人物。且不說她塑造一系列“美麗少婦”的銀幕角色,是那樣的深入人心,單就那氣質(zhì)高雅、儀態(tài)端莊、擁有成熟女性風韻的“美麗少婦”形象的外貌,就足足可以讓人沉醉其中不能自拔了。人們從夏夢的美貌中,才真正知道了什么是一個標準的女人,而從她細膩婉約的演技上,更懂得了什么叫做“才貌雙全”。所以,《絕代佳人》、《佳人有約》、《金枝玉葉》、《董小宛》、《搶新郎》、《王老虎搶親》、《三看御妹劉金定》、《新寡》、《孽海花》、《故園春夢》、《綠天鵝夜總會》、《白領(lǐng)麗人》……都是夏夢電影的精品。
時間回溯到一九五○年,時任《大公報》的金庸開始撰寫影評。當時影壇發(fā)生港府清共、將劉瓊等一幫赤色分子驅(qū)逐出境的暴動;長城電影公司為厲行思想控制、假讀書會進行連串批斗檢討,遂爆發(fā)林黛自殺、李麗華等一幫大明星順勢“投奔自由”事件。在麾下明星青黃不接的當兒,左派傳媒開始力捧新人,夏夢就是這批幸運兒中的佼佼者。
夏夢是蘇州人,一九三二年生,較林黛大兩歲、比尤敏大三歲。當時采行片廠制度,是影史上最類型化、也最重專業(yè)分工的時代,像夏夢這樣有吸引力(attractive)、有藝術(shù)直覺(artistic intuition)及感染力(appeal)的聚焦點,很容易便在合同演員(contract player)群中躍升為當家花旦(leading movie luminary)。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類型化(stereotypes)大明星,角色可能多變,但都不會卸卻其偶像特質(zhì);換言之,這類商業(yè)明星極易在群眾文化中變成一項“符號”(試著想想夢露或詹姆斯.狄恩!),去扮演一個集體意識中的共通類型。長城是家左派公司,在當年香港有其政治壓力,因此夏夢的古裝劇(costume piece)比起邵氏的樂蒂或電懋的尤敏,便更具社會性的觸覺(social sensibuli-ty),及借古喻今的企圖。夏夢的形象轉(zhuǎn)換、及左派處理古裝劇的意識形態(tài),在在對金庸留下不可磨滅的影響。
由于寫影評,金庸與左派影人相熟。他本身既具戲劇天賦,迷上夏夢后有心往影劇發(fā)展并不是什么難事。五一年金庸開始創(chuàng)作劇本,寫下了《絕代佳人》。這部電影不單變成了“最昂貴的情書”,也開啟了金庸往后歷史傳奇的創(chuàng)作方向。
雖然身處商業(yè)都會,但像長城這樣的公司制片方針、資源分配仍保持著由上(政治)到下的決策;換言之,像夏夢這樣的大人物(big fish)她的第一把交椅不會因陳思思、朱虹賣座更佳而隨便遭受挑戰(zhàn),當然,也更讓金庸可望而不可及。由于編劇和明星并沒有什么接觸的機會,魂縈夢牽的金庸必定抓緊所有可能管道打聽夢中情人的點點滴滴。這時夏夢的宣傳照常由一位叫“陳家洛”的劇照師負責,這個和夏夢、更可能和金庸接觸頻繁的名字,便成為金庸第一部小說《書劍恩仇錄》的男主角。曾有人不明就里金庸小說為何公主滿天飛,這絲毫不足為奇;夏夢的外號就叫“長城大公主”,還有二公主石慧、三公主陳思思,這些天之驕女都是他日常生活習常慣見的。
在片廠還是學徒制的當時一介知識分子投身幕后是很不可思議的,金庸加入長城雖有經(jīng)濟上的誘因,但咸信主要還是喜歡電影、并藉此和夏夢接近。可惜就在金庸欲進長城之際,夏夢和風度翩翩的林葆誠結(jié)婚了。
金庸對婚訊的反應我們雖不得而知,但從一連串“努力”來看,他仍具毅力決心。初進長城仍干編劇,又為夏夢寫下了《眼兒媚》這個幾近告白的劇本。這個俏皮美妙的名字,成為日后《天龍八部》名種茶花之名。此時金庸亦因緣際會地寫起武俠小說,但一個小編劇想要獲得大明星青睞簡直難于登天,因此他爭取導演之心應該比什么都熾烈。五九年金庸升格為導演,為夏夢量身打造《王老虎搶親》,不過夏夢堅決的態(tài)度可能促使金庸終于死心,他隨后離開了長城,創(chuàng)辦自己的事業(yè)--《明報》(可以一窺為何《倚天屠龍記》中“明”教建立了明朝),并開始連載他最浪漫悲憤的小說《神雕俠侶》!
雖則在現(xiàn)實中夏夢無疑高高在上,又基于已婚身分不便對金庸敞開感情之門,但回歸兩性關(guān)系,金庸畢竟是“武林中人”,又深受傳統(tǒng)文化左右,他的男性中心主義是根深柢固的。至于男性間的相對關(guān)系,金庸自《神雕》后便顯得有些吊詭:因為當初寫武俠小說、編劇都不是很有社會地位的行業(yè),因此他不免在作品中流露“反英雄情愫”(antagonist)。以楊過為例,其自負疏離、無信仰(unbelief)完全符合反英雄(antihero)的作風;雖然最后他變成書中的主流英雄,但神雕大俠的作為是以“自我”凌駕于社會之上(我不需要和你們一樣以搏得認同,因為我“有恩”于你們;而我有恩于你們對我并不構(gòu)成什么偉大的意義,所以當我得知小龍女已死,我仍要自殺);這說明了為何金庸在現(xiàn)在這個時代越來越受歡迎。事實上和社會共通并不代表缺乏深度和個性,建構(gòu)在共通性上的深度和個性,其實才更難達成!
夏夢從影十七年來,共主演了四十二部影片,塑造了一系列純真善良、美貌動人的年輕婦女形象,她扮演典雅端莊的大家閨秀、幽榮華貴的宮廷少女、淪落風塵的多情女郎、活潑可愛的居家姑娘、屢遭不幸的哀怨少婦,都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尤其是塑造一系列古今少婦的形象,更使觀眾沉湎其中。更可貴是,夏夢始終認為外在的美是重要的,但內(nèi)在的美則更重要。一個人的風度、氣質(zhì),是外在美和內(nèi)在美的集中體現(xiàn)。美麗的心靈,光明的心底,也會使一個人的外貌更加光彩照人。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