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過年了,放假后總覺得自己在飄著。也許是自己習慣了忙碌吧,突然間休息讓我覺得空空的,腳不著地似的不踏實感讓人隱約覺得有些恐懼。
混沌的度過一個白天,早上睡到12點,下午3點又睡到6點……晚上出去超市買了些年貨,大街上影影綽綽,虛幻而不真實。獨立的生活,是一種解脫。不需要去想的太多,過好自己的每一個想法。就像一個玻璃瓶,光滑而不拖沓。孑然一身。
冬天這個季節(jié),沉默是一種蟄伏。你看著別人笑著、鬧著。插上耳機,是王菲的《笑忘書》。孤芳自賞?也不算是,只是自己體會自己的一點小心情。而這種偶然的小心情,是連最親密的情人都不會理解和感悟的。只需要自己一個人,什么話也不說。只是望著窗外街邊的情侶笑鬧,自己嘴角的一抹淡淡微笑。
傷心的,都忘記了。只是一個人,不對誰去述說。生活的一切都變得明朗而單純,難道這樣不美好嗎?
不露鋒芒,淡然處之。生活就需要這樣的態(tài)度。我一直都篤信,對于人生,需要兩種態(tài)度。一種是向上的,另一種是向下的。在事業(yè)上,不論男女,你都要有一種永遠向上的激情;而在生活和情感上,你需要一種時刻向下的淡然。這種生活上的向下不是生活質量上的向下,而是態(tài)度上的向下沉淀,不浮躁,不焦躁。淡定而懂得滿足。
有了這一上一下的態(tài)度,才能更好的去平衡。不會因為淡然的態(tài)度而喪失奮斗的勇氣,也不會因為追求名利而讓生活變成一種攀比或者追尋物質的疲于奔命。一上一下,積極的奮斗,淡然的生活。你才會發(fā)現事業(yè)上的激情,才能體會生活中的美好。
昨天下午跟木子李還有thinkerpan聊天,木子說每年春節(jié)假期的時候,他都會寫下自己一年的計劃,小到要看一場電影。的確,享受生活其實也是計劃內需要實施的事,而不僅僅是工作。而奮斗和享受是不互斥的,但也不互為因果。你享樂,并不代表你懶惰。而你奮斗,也不是完全為了享樂。奮斗你的事業(yè),不僅僅是為了金錢,我想還有更多。看到了金錢外的其他,我想,你才能把工作的樂趣和激情看得更真切。也就是這樣,你才能更有動力去奮斗。而僅僅把奮斗看成享樂的必須,那工作也就成了負累。
說到享樂,我不否認享樂需要金錢。不過細細體會,有很多享樂是不需要金錢為基礎的。也許,你看那飄落的雪花,你聽那街道上喧囂的歡樂,你觸摸那植物的年輪,你體會那深藏心底的溫暖……享樂,有時需要花費,但與金錢無關。
說到金錢,這東西的確是好東西,誰都不會嫌自己錢太多,這東西也永遠沒個夠。你有100塊,你會想1000塊;你有100萬,你還會想1千萬。而真正的幸福,不是錢堆砌起來的數字,而是當你滿足時候的感受。那么,這滿足的感受,自然與你有多少錢無關,而是與你什么時候滿足有關。
不過這世界也是很無奈的,你滿足,但有人會對你不滿意。你不得不為了某些東西而疲于奔命,身不由己。不過當你把事業(yè)當成一種不單單是為了賺錢而做的事,那么你會快樂很多。你不會因為假期短而苦惱,也不會因為獎金少而懈怠。你只是為了一個目標,一個信念而工作,這個過程,也是一種享受。很高興,自己現在就是這樣的一個狀態(tài),痛并快樂著。而這其中,我確定,痛比快樂少。這就是我的幸福,我的滿足感。
而對于生活,自己倒是比較茫然。怎么說,自己對于未來的生活,有模糊的概念,這種概念不是一種宏觀的定義,而更多的是一種細節(jié)上的設想。我知道未來的廚房里沒有一整套的白色餐具,而是各種不同顏色的杯杯碟碟;我知道我會有一個不大的平底煎鍋;很多個不同風格但大小相同的咖啡杯;也有很多盆便宜的綠蘿和會開的花……
這些想法的確有點太過詩意,當然,我也會去想那個要刷的馬桶,那盆要洗的臭衣服,還有你好久不洗澡油油膩膩的頭發(fā)……
細節(jié)上的想法是很多,不過宏觀上的概念一點也沒有。我可能就是這樣的思維。做中國美和傾城的時候,我也是這樣,最開始的不是概念,而是細節(jié)。就好像寫文章的時候,最開始的不是總體的提綱,而是某幾句話。拿著一塊拼圖,一點一點的去添補未知的畫面。
就要過年了,很快,春節(jié)就會過去。又是一個春季又要來了。這一年,會有很多事等著我去面對,希望一切能安好如初。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