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資是1990年代開始在中國大陸流行的名詞,原本為“小資產階級”的簡稱,特指向往西方思想生活,追求內心體驗、物質和精神享受的年輕人。小資情調應該是一種追求生活品味的人。小資一般為都市白領,在社會中有一定的地位和財富,又與“中產階級”相差一定距離——主要在經濟方面。一個真正的“小資”必須具有一定的生活品位、思想水準和藝術鑒賞能力。
小資能成為社會主流,就因為這個群體有著被人們接受和認同的文化價值觀念,媚俗也好,另類也行,頹廢也罷,只要小資們喜歡,就能形成氣候。他們把玩著手中的品味魔棒,引領著消費潮流。下面我們從四個方面深入小資心理,看看真實的小資情調吧~
1. 小資情調之服裝
小資們是喜歡穿休閑服的,在非工作狀態和非正式場合,而且是品牌服裝,但很少有人會穿Adidas和NIKE那樣招搖的大眾名牌,正像《格調》那本書里所說的,小資們認為,只有貧民才喜歡那樣標榜自己,小資們是有格調的,小資不是城市貧民,所以小資不選大眾名牌,他們選擇的是一流品牌的二線產品,這不僅是他們的服飾標準,也是他們選擇一切生活用品的通用標準。既要躍升于大眾之上,又儼然與暴富分子劃清界限,限于經濟基礎,又無力追逐超一流品牌。
2. 小資情調之喜好
小資們一般都會有些固定的喜好與習慣,有些人喜歡咖啡,有些人喜歡雞尾酒。無論是哪一種,他們的喜好通常固執而與眾不同,“我只喝那種放冰塊的苦咖啡”,“這種Pisa我只在一家店里才吃”,這是小資常用的句式。典型的小資要么對星巴克、三里屯酒吧街喜愛到依戀與沉溺,要么厭惡到不屑與不齒。都是固執與狂熱的心態,不過是兩個極端而已。
3. 小資情調之文藝
小資們是比較鐘情于藝術的。他們喜歡珍藏經典的DVD,搜集黑膠唱片,喜歡看美片或者歐洲電影,而且只看英文原聲的,絕不看中文配音的。資深的小資則只愿意談談黑澤明,說說《紅》《藍》《黑》三部曲,討論一下法國意大利的藝術片,而不屑談好萊塢。對暢銷書和大眾藝術他們是不屑一顧的,他們只談村上春樹,懷舊的會翻出梅里美和瑪雅文化。他們未必懂歌劇,但他們總愛說起《公主徹夜無眠》,他們總是站在主流與大眾的邊緣和角落里。小資不屑與流行為伍,在流行到來的前夜,他們是著力追捧者,在流行的巔峰到來之時,他們又成為流行的唾棄者。
4. 小資情調之謀生
小資們也要為生計奔波的,但絕不會把這些掛在嘴邊,所以小資們大多是憂郁和含蓄的,他們本質上向往穩定的生活,但又經常把自己裝扮成漂泊者和流浪者。概括起來所謂的小資情調其實就是一種固執與狂熱,邊緣與非主流,憂郁與含蓄,并以此來標榜他們的與眾不同。他可能是月光下一個憂郁的詩人或者畫家,可能是酒吧里一個狂放的歌者,也可能是寫字樓里一邊品咖啡一邊整理文件的職業女性。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