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之所以夠搶眼,它必然有極端之處,而它的極端恰恰是“諜戰劇”里所缺乏的,任何一部“諜戰劇”甚至會有意避開“愛情”這個會喧賓奪主的詞眼(《潛伏》里的余則成與翠平,他們的愛是淺嘗則止的,不是明目張膽的)。當然,這是可以想象的,以女特工為絕對主角的戲里,愛情與欲望都是很自然而然的事。但在這個特殊時代特殊身份的大環境下,《旗袍》里的愛是扭曲的。
趙世杰與關萍露本來是一對相愛的誓將革命進行到底的熱血青年,《旗袍》從一開篇便把這些交代得很清楚,為了能夠刺殺丁默群,趙世杰不惜把關萍露送入“虎口”,試圖用“美人計”引誘丁默群以伺機謀殺。殊不知,丁默群既然能成為“汪偽”的紅人,身邊自然是機關重重,一般人近不得身,哪能是愣頭愣腦的趙世杰等人說干掉就干掉的。在幾個回合下來,趙世杰瘋狂了,一邊把自己深愛的人一次次推向“火坑”,一邊又懷疑關萍露對自己是否忠誠。這種人性的扭曲到頭來,就會成為一種極端,果不其然,趙世杰的愛從最初的愛慕演變成了極端的變態行為,最后他成了敵人的走狗,不惜利用身邊人的性命,換取一時的痛快。當這種短暫的愛清醒時,又是極度的痛苦。
而丁默群對關萍露的愛是恐怖的,像一顆定時炸彈。從丁默群第一眼看到九鳳旗袍到第一次讓關萍露試穿旗袍時,那種藏而不露的愛,就已經有了。丁默群眼神、笑容、骨子里的奸詐同樣把這樣的愛融進去了,以至于當他知道關萍露是中共分子時,也不能抽身,這種不能自拔的愛,到最后扭曲到成了一種毀滅。
就愛情來說,關萍露是悲劇的,她被所愛的人一步步引入深淵,她要在不愛的男人身邊演戲,卻又被所愛的人一而再地傷害。之于此,再去看劇情主線,它是“諜戰劇”中劍走偏鋒型的,《旗袍》的極端之處,也是它的精彩之處。
人物:角色入“味”
大部分“諜戰劇”很難突圍而出的很大原因,不在于劇情不夠豐富,而在于人物角色不醒目,簡單地說,沒有靈魂人物的凸顯。《旗袍》的構架很寬,一不留神,很容易導致“面面俱到,就是面面都不精彩”的局面。但《旗袍》這一點做得夠“味”,這個“味”不僅僅是女特工如何潛伏周旋在敵軍的故事,也還包括了角色散發出來的“味”,都很到位。
《旗袍》里的關萍露無疑是戲份最多的主要人物,但王志文與李幼斌的加盟,讓故事不會淪為地道的“女人戲”。馬蘇飾演的關萍露是剛畢業的女大學生,一腔熱血灑向革命,立志要去延安奮戰在前線,卻不想因為一件旗袍,而有機會打入“汪偽”內部潛伏,她的命運與前途也因此而改變。而關萍露身上的“味”,是旗袍在身的神韻,雖然馬蘇的表演對于駕馭上百套旗袍來說,還稍顯稚嫩,但“旗袍+潛伏”的戲碼,足以打成平局,旗袍是加分的物品,為角色的性格加分不少。
王志文飾演的丁默群不是俗套地讓人一見就產生厭惡感與反感的反派角色。他有點痞,又有點雅致,痞是他周旋于日本與上級的的方式,這種痞讓人覺得此人深不可測防不勝防,他很雅,是因為他對古董文化鑒賞的有雅興,也是這點雅,讓關萍露時常看不清楚他到底是什么樣的一個人。當然,丁默群是心狠手辣的,骨子里流著的是奸詐的血。
而李幼斌飾演的錢鵬飛則是個不折不扣地“裝瘋賣傻”的“潛伏者”,為了博得信任,他諂、,邀功、裝膚淺、裝頭腦簡單,但越是這樣的人,越是來歷不明,也越危險。所以,《旗袍》的故事才有看點,對揭開真相總抱有好奇感的觀眾,在這三種人物性格所構成的故事,豈能不好奇?
《旗袍》原作就是部典型的女特工的故事,關萍露是重中之重,這樣的戲,如果換做國內一線女星來演,絕對是一部女特工成長的“史詩”。但馬蘇顯然還是不夠資歷獨挑大梁,所以,在兩位老“戲骨”王志文與李幼斌的出彩之下,馬蘇表演上的不足,淺顯易見。
看《旗袍》還有種新鮮感,可能習慣了王志文演警察,也可能習慣了《亮劍》里那個李幼斌,看《旗袍》入戲時,還需要逐漸適應,對于他們倆飾演的這兩個角色,的確讓人有新鮮感,因為與他們之前的角色有很大出入。
丁默群的奸與錢鵬飛的“裝”,都很容易流于表面的形式,但王志文與李幼斌拿捏到位,收放自如。王志文飾演的丁默群不是簡單的角色,他還需要能體現出來一種歷史的沉淀感,一種飽經戰事的滄桑感,一種能周旋在日本與軍統之間的魄力感。而王志文身上一應俱全,每一樣都有,而每一樣都不是那么張狂,還有幾分內斂感。所以才令關萍露幾度彷徨與迷惑,認不清眼前的丁默群。
至于李幼斌的“裝”,也許是眾口難調,也可能是因為他之前的角色太深入人心,所以錢鵬飛這個角色備受爭議。在《旗袍》里前十多集中,他要在丁默群面前潛伏所“裝”出來的頭腦簡單,讓人很難接受。他對關萍露與趙世杰等人暗殺行動的提醒與暗中幫忙,跟這個角色也有點出入,讓他的神秘感不那么強烈。而事實上,錢鵬飛是幽默的,他的每一句話里都可能帶有暗示,帶有回味。
王志文與李幼斌兩大“戲骨”飆演技,令一眾年輕演員黯然失色。而很多網友在微博上也表示,如果兩位“戲骨”把角色對換一下,也能游刃有余。
疑惑:驚險欠缺 邏輯存在紕漏
從劇情上來說,《旗袍》是一步一步入戲,從關萍露最初對革命的一腔熱血,到能夠左右逢源地在敵軍潛伏,把謎團逐一揭開,把劇情推至高潮。但《旗袍》還是有很多讓觀眾疑惑的地方,很多清晰易猜的結果,“局內人”卻往往不那么清晰。
趙世杰、關萍露、陳大膽等人對丁默群恨之入骨,一開始便設計謀殺丁默群,但總沒能如愿,不管如何精心布置,都會節外生枝。這些其實無可厚非,但讓人疑惑的是,關萍露幾次都參與了刺殺活動,錢鵬飛一開始就洞悉了這群人,但為何丁默群這么奸詐的人物,就沒看出這其中的蹊蹺呢?《旗袍》中有一幕,丁默群帶關萍露去取旗袍,被趙世杰等人開槍致傷,然后去了武田的飯局,隨之錢鵬飛把關萍露故意打傷,以博取丁默群的信任,已經對關萍露產生懷疑的丁默群因此又少了戒心。連一旁的云子都能看穿的戲碼,“局內人”卻看不清楚。而有了那么多次的積累,關萍露早應該成為丁默群懷疑的關鍵鎖定人物,但關萍露卻總能轉危為安,在劇情上來說,說服力還是不夠。
說來也搞笑,每次刺殺行動,趙世杰等人其實都黔驢技窮,明知道錢鵬飛是個難對付的角色,但每次布局都那么讓人產生懷疑,女的總賣花、男的總賣煙,要么就是拉車,難道就沒了其他的裝扮方式了?別小看了這些小地方,這些總讓劇情的精彩度流失。
小記:《旗袍》潛伏之外的人性糾葛大戲
上半年的“諜戰劇”太多,還有幾部是從電影翻拍過來,但可以說,幾乎沒有市場與口碑皆佳的。要深究其原因,還是在于劇本身所能帶來的“黏性”是不是夠持久。在人人爭拍“諜戰劇”的情況下,雖有紅了眼的電視臺舍得出大錢購買(或者聯手購劇),但如果劇本身精彩度不夠的話,也是枉然。
《旗袍》的好看,就在于它有這樣的一種“黏性”,劇情豐滿,人物夠味。當然,它也有偏失的地方,好在這兩者都是可以互補的。劇情逐步引人入勝,角色越發立體,而這場潛伏所帶來的關于愛情、關于人性、關于困境、關于革命的深思,也是其他“諜戰劇”所不具備的。
如果你看膩味了“諜戰劇”,那么《旗袍》不會讓你有種繼續膩的味道,或許就沖王志文與李幼斌,你都不會對這部戲失望,因為他們身上,渾身上下,那都是戲啊。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