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熾開夸下�?冢Y婚照永不褪色
在上世紀長達五六十年的時間里,到王開照相館拍一張結婚照,簡直是“老上海”生活中的典儀。
在今天上海的南京路上,同樣的位置,同樣的門牌號碼,王開照相館佇立了近一個世紀。當年,有個叫王熾開的廣東青年有膽有識,王開拍攝的結婚照也傳承到今天。
當年,王熾開在結婚照中大膽吸收了西式化妝,新娘披上婚紗,新郎穿起西服,令同行瞠目。他的另一個驚人之舉是曾夸下海口,他拍的結婚照會使新人紅顏長駐、永不褪色。
生意最忙的時候,王開門外常常排著長隊。但王熾開卻規定早上9點鐘開門,晚上9點鐘打烊,一天最多只拍60對新人。他認為這是為了保證質量,不粗制濫造。王熾開在結婚照上處處可見其創新。他在新郎新娘和陪客們的旁邊,安排四個小儐相。照片拍出來,既有特色,也有派頭,又相當漂亮。
正像王熾開所承諾的那樣,王開拍攝的結婚照果真不褪色。老員工張哲清說:
這里的秘密就是漂水漂得特別清楚。王開照相館專門有一個人負責漂水。照片洗好后把它放在清水里反復漂,就跟洗衣服一樣,肥皂水洗沒了,照片就能放很長時間,不會泛黃。
此外,王熾開選用的底片、相紙、洗印藥水等照相材料,都是貨真價實的進口品牌。為抵制日貨,他甚至不惜出高價從美國、德國購買高檔原材料。而這樣的高價原料一旦過期,王開一定將之全部報廢,堅決不用。
拍攝孫中山葬禮讓王開名揚天下
大約是在1900年前后,在上海照相業中嶄露頭角的是耀華、英昌、寶記、同生四家照相館,人稱“四大天王”,每家都有一手絕活兒。
當時的王熾開還在耀華照相館里當學徒,王熾開心靈手巧,一心鉆研拍照技術。滿師后,王熾開到美國人開的一家照相館里當起了攝影師,還給孫中山和宋慶齡拍過照片。
王熾開省吃儉用積攢了一些錢后,就萌生念頭要開自己的照相館。1919年,上海的先施、永安等大百貨公司相繼開業,鋪著紅木地板的南京路搖身一變成為東方第一商業街。嗅出了商機的王熾開摩拳擦掌。1923年,他以5000塊銀圓作資本,取自己名字中的兩個字作店名,獨資創辦了王開照相館。起初鋪面小,經營并不好,真正讓王開照相館大出風頭的是1927年遠東運動會。
1927年,遠東運動會在上海舉行,王熾開花了100塊大洋投標,把運動會上各項賽事的專拍權買下來了。他親率四個攝影小組用“羅勒發來克斯”快鏡搶拍了許多運動場上的精彩瞬間。當時上海的報館沒有一個專業攝影記者,王熾開靈機一動,把王開拍攝的照片低價出售給各報社,唯一的要求就是刊登照片時務必注明“王開攝”。
遠東運動會舉辦12天,《申報》共刊登49張體育照片,注明由王開拍攝的就有37張�!读加选返戎s志都爭先恐后刊登王開的照片。隨著報紙的傳播,王開照相館聲名遠揚,全國的顧客紛紛慕名而來,到王開拍照成了一件時髦的事情。
早在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王熾開想盡辦法爭取到了拍攝孫中山葬禮的機會。他派出了最好的攝影師,不僅留下了許多老照片,還拍攝了一千多英尺的電影資料。今天關于孫中山的珍貴影像很多就是王開拍攝的。
在四年后的孫中山奉安大典上,王熾開帶領一批精兵強將連夜趕往北京。從北京到南京,從南京下關火車站到中山陵,漫漫長路,攝影師們滿懷敬意捕捉每一個動人的場景,使之成為人們永遠的記憶。
就連拍證件照也極其認真
王熾開知道,真正的名牌要靠質量保證,為此他定了一條店規:每張照片都要經過他驗查才能放行。
王熾開每天早上都要到店里看底片,檢查質量,拍得好不好、曝光對不對,修照片、修底片,他都要一一評點。如果遇到不理解不服氣的職工,他就做給你看。這樣一來,王開職工個個養成了嚴格要求的風氣。
有一天晚上,王熾開檢查成品時,發現一張照片不符合要求,便毫不猶豫撕掉了,接著又撕掉了第二張、第三張……那天,他一連撕掉了一百多張照片,在場者無不心驚。
就連拍證件照,王開也極其認真。當年全市的汽車駕駛員執照、海員換工作證,都指定到王開來拍。頂真二字給王開招徠了一筆筆不小的生意。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