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目前正在加緊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今年上半年就將公布首批名錄,并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記者獲悉,上海將把旗袍的制作工藝申報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那么,作為滿族人的傳統服飾,為什么旗袍會在上海申報呢?
旗袍是清朝的旗人著裝,立領、右大襟、下擺開衩等特點,非常適合東方人的體形特征。而旗袍的發揚光大,則是和上海聯系在一起的。上世紀20年代,經過改良之后的旗袍在上海婦女中流行起來。這種旗袍吸納了西式立體剪裁方法,特別加入了連衣裙、晚禮服等巴黎時裝元素,顯得十分合體。
隨著設計和手藝的不斷改進,旗袍樣式日益繁多,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幾乎成為中國婦女的標準服裝,也奠定了它在女裝舞臺上的重要地位。三十年代,阮玲玉、蝴蝶、周璇等電影明星,以及紅極一時的月份牌時裝美女畫、各大報刊雜志等,無一不是以旗袍作為重要元素,這也推動著海派旗袍的流行。于是,海派旗袍風靡全國。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