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薄裙袂開始在街頭飄揚,顏色也絢爛起來,一切都在爭鮮斗艷。夏天的存在為一切的輕薄露透準備了理由。別以為只有熱褲、雪紡才夠夏天,其實,旗袍也是夏日的絕佳選擇。
無袖旗袍可以露出藕臂,開叉旗袍可以展現玉腿,而旗袍本身貼合身線的剪裁則能勾勒出優美線條。最重要的是,旗袍特有的那一種欲語還羞的美,讓你在輕薄露透的時候更有一份說不出的雅致和曼妙。
流行 源自上世紀
旗袍,顧名思義,清代的旗人之袍,當時有單、夾、襯絨和絲綿袍之分。清代的旗袍重于掩飾身體,所以大都腰身寬松、平直,袖口寬大,衣長及腳。
現代意義的旗袍誕生于20世紀初,到了三四十年代頗為流行,是當時中國女性服裝的代表。行家把上個世紀20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點,30年代它到了頂峰狀態,很快從發源地上海風靡至全國各地。由于上海一直崇尚海派的西式生活方式,以至后來出現了“改良旗袍”,從遮掩身體的曲線到顯現玲瓏剔透的女性美,使旗袍徹底擺脫了舊有模式,成為中國女性獨具民族特色的“國服”。
30年代旗袍受西方短裙的影響,衣長縮短,袖口相應縮小,比以前更貼身了。到了30年代中期,旗袍盛行,加了長度,兩邊還開高叉,腰身緊繃,著意凸顯女性的曲線美。
30年代,旗袍式樣趨向于縮短衣長,減低領高,袖子短至肩下2-3寸,甚至沒有袖子。如今的旗袍加入了很多現代設計元素,不同的設計師也都有各自的喜好和不同的表現方法。主要表現在下擺的變化,有A式的、不對稱的、拼圖式的等等,用料也更為豐富多樣。
面料 決定一切
旗袍的款式基本固定,成功與否更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面料。在錢包同意的情況下,選一塊上等的面料吧,它不會讓你看上去像個鄉村新娘。
商場里流水線上下來的千篇一律的成品最好別看。到有設計師掛牌的中式特色小店去吧,那里不僅有獨特的面料、合身的剪裁,最重要的是有不會撞衫的創意設計。
在位于東門新女人商城的“瑞秀”旗袍店里,旗袍像一朵古典的花,安靜地綻放。那里的旗袍都是臺灣的老師傅做的,有很多款還是手工繡的花,細膩玲瓏。
店主介紹說,旗袍的料子以真絲、綢緞類的為最佳。這些料子最為高貴,穿著也非常舒適。不過,如今的旗袍用料越來越豐富,有很多混紡料,雖然等級差了點,但做出來的旗袍卻非常挺,也不容易皺,比較實用。
此外,旗袍上的繡花是不是手工也非常重要,如果是手工繡的,那旗袍的檔次就比較高。雖然電腦繡的很整齊勻稱,但還是手工繡花更加活靈活現。
分辨的時候可以看旗袍反面的針腳。如果是手工繡的,那會看到許多針腳連接的痕跡,還會有線頭,而電腦繡的則沒有。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