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沉溺在對一個女子的迷戀中,雖然她離我已經很遠,只是上世紀二十年代曾經繁華如煙花的一個女子,亦是被千夫所指的女子,但我查她網上資料,直看到眼睛疼起來,我知道,不僅僅是總掛在電腦上的緣故。
九歲隨父進京,讀完教會所有課程,法文基礎已經特別好,18歲能詩會畫,成為一代名媛,嫁的人是美國西點軍校畢業的王賡。
還有誰能比她更風光?
那樣艷麗的容貌,那樣富有的家世,又有如此英俊的夫君,該是最幸福的女人了吧?
但她幾乎是毅然決然離了婚,為了一個瘋子一樣的書生徐志摩,為了愛情而拋棄一切,擔當起所有罪名,徐志摩并沒有因為愛情而變得幸運起來,小曼不會過日子,她做不了柴米夫妻。只能用法國的香水帕,還要有幾個仆人,身體不好又吸了鴉片,況且還要去唱昆曲,所以,慢慢地敗了家也不奇怪,奇怪的是徐志摩并沒有怪她,還是心甘情愿做牛做馬賺來錢,自己穿著有窟窿的袍子去北大教書,這樣的細節總會讓人流淚,直到去聽林徽因的講座搭免費飛機出了事,再也沒有回來看一眼她。
從此,她陷入一種無底寂寞中。
守寡之年,不過二十九歲。
所有人都罵她,沒有她,亦不會有徐志摩的死,這是很多人的想法。張幼儀始終是正義的,林徽因還落得個正人君子,沒有比林徽因更會把愛情拒之門外,等待男人絕望到崩潰時,只短短一封信便把人又拉回來,她懂得欲拒還迎。但小曼不懂,她瘋了似的認為,要就是要,不要就是不要。
所以,她才會在那個年代被人指著罵。但后半生,沒有人再關心她是如何度過的。如果她不離婚,她是一個很奢侈的軍官太太,生幾個孩子,慢慢變老,如果她不遇到徐志摩,她的人生可能要重寫。
但一切全在剎那間改變。
像一場煙花開放,她和他的愛情,她和他的糾纏,只不過短短幾年時間,幸福便如雨中濕了翅的鴿子,撲落落地掉了下來。
人們記住的只是她的奢華無度,只當她是一株醉生夢死的罌粟花,二十九歲的她,背負起所有罪名,卻沒有想到,二十九歲之后的日子,是她一個人擔當,所有的苦與罪,所有的寂寞與相思,所有入骨的痛與孤寂。
我看過陸小曼年輕時的照片,不如林徽因漂亮,但是入骨風情難掩,眉宇間一股妖氣,難怪詩人喊她小龍,隔了千里寄綢緞于她,這樣的女子,如何讓人不愛?
那天一個人看《牡丹亭》,湯顯祖寫道: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忽然想到,小曼是喜歡昆曲的,而且唱得很好,只是不知沒了徐志摩以后,是不是再也沒有唱過?
這樣一想,心就黯然了下來。
陸小曼簡介:陸小曼,畫家,著名詩人徐志摩的妻子,20世紀二十年代眾說紛紜的精彩人物。陸小曼嬌艷美麗,多才多藝。在女性剛剛被社會注視的20世紀二十年代,她確是一位出類拔萃的女性。她嫻熟兩門外語,寫得一手剛勁秀麗的毛筆字,懂得繪畫,也讀詩詞,還擅長音樂、舞蹈,又習京劇、昆曲。她為人熱情、豪爽、直摯、大方;她個性鮮明,我行我素;她聰明伶俐,圓潤通達。那個時代,女人只能逆來順受、循規蹈矩,而她卻能沖破禮教防線,排除社會輿論,掙脫家庭束縛,去追求真摯的愛情。她與名流丈夫離婚,與自己心愛的人——詩人徐志摩結合,成為當時轟動北京城乃至全國的一個大事件。她雖為一個美麗嬌艷的女性,卻擁有常人不具備的勇氣和膽略。陸小曼一生為了依自己的真性情生存,不去做傳統意義上的“賢妻良母”。她是一個超越時代的新女性,一個真女子。正如胡適先生所說:“陸小曼是北京城一道不可不看的風景”。
發表評論